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71篇
  免费   272篇
  国内免费   258篇
教育   15666篇
科学研究   4021篇
各国文化   66篇
体育   1101篇
综合类   653篇
文化理论   470篇
信息传播   29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374篇
  2020年   284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2291篇
  2017年   2221篇
  2016年   1688篇
  2015年   508篇
  2014年   751篇
  2013年   903篇
  2012年   1206篇
  2011年   1750篇
  2010年   1806篇
  2009年   1350篇
  2008年   1496篇
  2007年   2101篇
  2006年   1058篇
  2005年   1270篇
  2004年   895篇
  2003年   718篇
  2002年   506篇
  2001年   330篇
  2000年   239篇
  1999年   209篇
  1998年   140篇
  1997年   132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David Kaldewey 《Minerva》2018,56(2):161-182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oncept of “grand challenges” as part of a shift in how scientists and policymakers frame and communicate their respective agendas. The history of the grand challenges discourse helps to understand how identity work in science and science policy has been transformed in recent decades. Furthermore, the question is raised whether this discourse is only an indicator, or also a factor in this transformation. Building on conceptual history and historical semantics, the two parts of the article reconstruct two discursive shifts. First, the observation that in scientific communication references to “problems” are increasingly substituted by references to “challenges” indicates a broader cultural trend of how attitudes towards what is problematic have shifted in the last decades. Second, as the grand challenges discourse is rooted in the sphere of sports and competition, it introduces a specific new set of societal values and practices into the spher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this process can be characterized as the sportification of science, which contributes to self-mobilization and, ultimately, to self-optimization of the participating scientists, engineers, and policymakers.  相似文献   
2.
3.
Letters     
  相似文献   
4.
5.
6.
7.
8.
基于深度学习的中文专利自动分类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意义] 面向当前国内专利审查和专利情报分析工作中对于海量专利分类的客观需求,设计了7种基于深度学习的专利自动分类方法,对比各种方法的分类效果,从而助力专利分类效率和效果的提升。[方法/过程] 针对传统机器学习方法存在的缺陷,基于Word2Vec、CNN、RNN、Attention机制等深度学习技术,考虑专利文本语序特征、上下文特征以及分类关键特征,设计Word2Vec+TextCNN、Word2Vec+GRU、Word2Vec+BiGRU、Word2Vec+BiGRU+TextCNN等7种深度学习模型,以中国专利为例,选取IPC主分类号的"部"作为分类依据,对比这7种模型与3种传统分类模型在中文专利分类任务中的效果。[结果/结论] 实证研究效果显示,采用考虑语序特征、上下文特征及强化关键特征的深度学习方法进行中文专利分类具有更优的分类效果。  相似文献   
9.
10.
传统村落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凝结着历史的记忆,是社会文明的直接见证者。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传统村落逐步消融在时代的印迹里。为促进传统村落在新时代的焕发新生,文章借助法国历史学家皮埃尔·诺拉的记忆之场理论,指出传统村落在历史、时间、变迁中凝聚成具有象征意义的记忆场。在此基础上文章剖析了档案部门参与村落记忆场保护的意义,阐释了村落记忆场赓续乡村记忆、留住乡情乡愁、传承文化遗产的功能,并提出了档案部门就如何推动村落记忆场实现功能最大化的策略,以期使档案部门更好地承担起传承、保护、赓续传统村落的主体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